某大学举办了一场特别的“生命体验”活动,体验人生中的大事,比如结婚、生子等

某大学举办了一场特别的“生命体验”活动,体验人生中的大事,比如结婚、生子等

软件仓库woniu2024-01-21 0:24:1133A+A-

最近国内某大学举办了一场特别的“生命体验”活动,在这场活动中,学生可以在布置好的场景内体验人生中的大事,比如结婚、生子等。



某大学举办了一场特别的“生命体验”活动,体验人生中的大事,比如结婚、生子等

同时还有残障、死亡这样的体验。在体验活动的现场有学生躺进棺材,有学生在体验现场读悼词。这种体验死亡的活动在大学教育中还是很少见的。



在参访中有学生念悼词落泪,表示会更加珍惜生命。



这种非常新奇的体验活动发布在微博上后,引起了网友的讨论。



我以为对于这件事的讨论,可能是这种体验死亡的活动很有意义,值不值得推广,但是唐唐发现网友的评论,真是让我毁三观。


大家更多是在质疑这件事,比如直接说这种活动无聊低俗的:




还有的直接评论脏话的:



大部分都是这种“你们神经病啊,玩这种无聊低俗的游戏”之类的评论。


这不禁让我想起了一个相似的时间,国外的一所大学,也举办了类似的体验死亡的课程。


(素材来源于@时间视频)

这是荷兰一所大学开设的死亡体验课程,“坟墓”里有一张瑜伽垫和整一个枕头,学生放下手机书籍,在“坟墓”里躺下冥想。


这是两个内容非常接近的新闻,但是网友的评论却很不一样。国外开设的死亡体验课程,评论大多是这样的:


认为这个课程很好,能够想清楚很多事:



或者认为这种教育有很多益处:



还有的人直接说想去体验:



这就让唐唐很困惑了,几乎同时发生在网上几乎一样的事件,怎么国外的就一片赞扬,国内的就是无聊了?只不过一件发生在国内的大学,另一件发生在荷兰的大学。


有网友一针见血的指出了问题,这就是一种双重标准,对国外的就赞美,国内的就是贬低嘲讽。



没想到在教导学生如何直面死亡这件事上,竟然也会可笑的双标。国外的学生可以思考死亡,国内的学生就一定要避讳?难道中国的学生就不用面对生死离别了吗?


体验死亡不会带上晦气,生老病死是世间规律,谁也逃避不了。体验死亡的活动给了正在成长中的学生一个机会,思考生命的意义是什么。当一个人去体验将要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,才会思考珍惜身边的人,才会对生命更加敬畏。


唐唐不久前看过这样一条新闻,爱尔兰一名男子给自己的葬礼准备了搞笑录音,明明是一件很悲伤的事情,但是他让亲朋们在他的葬礼上笑起来。有时多体验一些,会带来很多思考,才能明白自己想带给身边人带去什么。



这些事的评论放在一起对比,让人看着真的很不舒服,因为很多网友的双标让人很反感,而且这种双标经常出现。


比如唐唐在刷短视频APP的时候,会看到这种内容,一段美景的视频偏偏要强调这不是国外!



为啥这么写?就是因为很多人有根深蒂固的观念,认为国外的就是好。看看地图吧,祖国这篇辽阔的疆土,从沙漠到雨林,从热带海岛到高原险峰,还有大海,有数不尽的美景!


还有的人盲目推崇国外的各种繁琐的礼仪,把繁琐当做高雅,看到西餐中餐具那么多就贬低中国简单的筷子。



如果越复杂就算越高贵,那唐唐建议这些人去博物馆看看商朝的青铜器,三千多年前,老祖宗们光喝酒的器具就有爵、角、斝(jiǎ)、觯(zhì)、尊、卣(yǒu)……


太多了写不下!别说器皿,就有些字你可能都不认识。也没见这些人崇拜。

这还只是喝酒用的器具的一部分。觉得餐具很多的西餐就是高级,还是要怪自己历史学的不好。

还有国内的一些本土品牌,在取名喜欢使用外文,形象宣传时也是找外籍模特。外国的就高大上了?确实,很多人都这么潜意识认为。所以才会有这么多品牌毫不犹豫这么做!

还有人经常说:找个外国人结婚,以后改善一下基因,是我们的基因低等不好吗?


还有,国内出现的easy girl一片一片的,真是无力吐槽。


如果自己只会跟风没有思考能力,就多读读书,多动动脑,提升自己的思辨能力。中国人和中国的东西,不必别人差。就像毛主席说的:认为西方世界很行,我们黄种人、黑种人、棕种人都是不行的,这也是一种迷信。我们可以做,甚至做得更好。

点击这里复制本文地址以上内容由小高教学网整理呈现,请务必在转载分享时注明本文地址!如对内容有疑问,请联系我们,谢谢!

支持Ctrl+Enter提交
qrcode

小高教学网©All Rights Reserved.  Copyright Your WebSite.Some Rights Reserved1.
Powered by 小高教学网原创
联系我们关于我们留言建议网站管理